浅谈当代中华诗词的情真、意新、味厚、格高

2015年08月04日 11:21:17

 

李葆国

中华诗词学会新时期发展纲要,把精品战略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当代中华诗词发展的主要任务。2010年中华诗词学会“三代会”又进一步强调了发展精品是时代的要求。马凯同志在多次讲话中都强调了创造诗词精品的重要性。时代呼唤精品,精品反映时代。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传统诗词的创作艺术,继续坚持“求正容变”的观点,提高精品意识,从形式到内容充分体现诗词艺术的创新,认真创作形象鲜明生动、充分反映时代特色的诗词作品,在读中悟,在悟中写,在熟读多写中提高。

一、在长期创作实践中一批生活感受深厚、感情特色鲜明的诗词作品脱颖而出

首届华夏诗词奖一等奖王巨农的《无题有序》可谓情真、味厚、格高的典范。“柳色年年绿涨深,东君一去邈难寻。红颜早付潺潺雨,白首尤存耿耿心。老去镜圆今夕梦,归来人剩旧时音。行舟欲系千斤石,又怕寒生隔岸衾。”此诗通过深情的语言,把一段因特定历史造成的夫妻之间的悲欢离合,转化成人生大义,跨越时空、转换角色、变换情节、缠绵悱恻、情真意切,催人泪下。

第二届一等奖高立元的《中秋写给红其拉甫边防哨所官兵》:“玉门西去过楼兰,扎寨昆仑接广寒。云锁乡关千万里,雪埋哨所两三间。霜凝青剑倚天举,旗映胆心向日悬。尽洒边陲诚与爱,一轮明月任亏圆。”开篇便把人引入辽阔旷远的边塞风光,然后以一组对比的特写镜头渲染出边关哨所的艰苦环境。“倚天举”、“向日悬”表现了战士的忠贞,“一轮明月任亏圆”形象地歌颂了战士们忠于祖国、忠于人民的博大胸怀。通篇洋溢着大唐气象。

第三届一等奖王恒鼎绝句《雨天放学即景》:“撑天彩伞雨沙沙,一个人成一朵花。涌出校门花似海,遍分春色到千家”。比喻贴切、形象鲜明生动,充满了一位教师对祖国花朵的挚爱。以上作品充分代表了当代诗词创作的水平,为今后诗词创作树立了榜样。

二、在当代中华诗词精品佳作中,无不鲜明地体现着情真、意新、味厚、格高的特点:

(一)情真

情贵真,即要恰如其分地表达此情此景,又要充分地体现共性的真善美,只有深入生活,真正深记得地体验,才会有诗情的至纯至真。

第三届二等奖陈建功的《背妻行》“——汶川震后,网上见到一照片:一男人将妻子遗体捆绑于背上,欲骑摩托送之安身之所,举世莫不动容。〓〓“山野尽抛别,吾妻气已竭。伏背犹带暖,归处已无家。回问妻何往,脱口泪满颊。万籁默无语,山泉凄凄下。或践平生诺,带汝浪天涯。东岳迎朝日,西天逐落霞。或与青春忆,美酒共品咂。滔滔岷江水,悠悠妹应答。此景何堪忆,思之如刀剐。唯求茅舍里,油盐酱醋茶。怨艾亦温婉,美丑皆如花。地老天不死,有妻就有家。”集人类大爱于一身,向人们传达着天地真谛,人生至爱。情真,格高。

首届华夏诗词奖优秀奖王守仁的《打工老者》:“小女辍学卖豆芽,打工老汉走天涯。日背砖块汗如雨,夜宿工棚霜似花。停饮酒,不喝茶,分分积攒寄娇娃。偶闲也作登楼望,万户千灯不是家。”通过对一个打工老汉的描写,反映了当前部分边远农村人们的生活还很艰苦。“汗如雨”“霜似花”,“停饮酒,不喝茶”,是为了娇娃。最后一句充满深情的描写,把老汉对未来的渴望表现得淋漓尽致。

首届优秀奖中奚晓琳的《临江仙·长发为君留》:

“——前日欲短长发,与夫说起,未得许,感而有记。”

“欲短青丝君却语,喜她纤似柔肠。无声牵系梦尤香,根根知我意,寸寸用心量。〓〓从此不言轻动剪,今生休换头妆。一根一寸为君长。朝来霞绾髻,夜晚束星光。”作者欲短长发,被丈夫的一句话深深打动,从而生发出不尽的情思。“根根知我意,寸寸用心量。”“朝来霞绾髻,夜晚束星光。”通过一个女子的心理描写,把儿女间真挚的爱情升华到无限高远的境界。

情贵真,无论豪放还是婉约都要切在情真上,在这个范畴内细分一下,王巨农的《无题有序》和高立元的《中秋写给红其拉甫边防哨官兵》可谓婉约和豪放的代表。而在言诗中,王诗是就一个曲折缠绵的故事加以浓缩提炼,得出人生大爱;而奚词的特点,却是借题发挥,从一句不经意的话产生联想生发开去,幻化出一幅优美的爱情画面,产生不尽美感。《打工老者》则是小题大做的典范,他就以弱者形象反映了普遍的社会现实,产生了共性美。《背妻行》却是拙中藏巧,以大实话的形式道出人生至理。所以说无论从何处着眼,只要道出真情,就自然产生美。

(二)意新

诗家言:作诗要“三避”,即避古人、避今人、避自己。其实是说诗贵意新。

第三届华夏诗词奖优秀奖李世宗的《园丁》“一瓢一杓意从容,树木原非胜败功。任是风飘千里雪,小楼夜夜一灯红。”意新,味厚。

首届华夏诗词奖二等奖刘静松的《贺新郎.瞧这一家子》咏火柴,小中见大,意新、味厚。腾伟明的《王老五进城》(自度曲)有生活,意新味厚。

陈永安的《听老伴唠叨》意新、味厚。“权把唠叨当曲听,烦人句句总关情。客稀室陋多沉寂,相伴相扶是此声。”把极其平常的老伴的唠叨,美化成真情动人的乐曲,平中见真,其意便新。

全国《七夕红豆相思节》大赛二等奖甄秀荣的绝句《送别》更是意新的典范。“南国春风路八千,鹂歌声里柳含烟。夕阳一点如红豆,已把相思写满天。”第一句“南国”引出“红豆”(王维的红豆生南国)又标明了地域,“路八千”言相去路长,为相思埋下伏笔,第二句骊歌、烟柳都象征离思别绪,“骊歌声里柳含烟”一幅空灵的南国画图充分反映出分别的依恋之情。随后一个大写意的特写镜头推出“夕阳一点如红豆”,把无限的相思煊染得如此热烈和高远。自古以红豆象征相思,却没有把太阳比红豆的,大胆想象,感情强烈,取喻高级,思笔两妙。全诗起承转合,浑然一体,生动形象,味厚格高。

意新的范例还值得一提的是,蒋昌典的《农家即景》,“归来旧燕有新愁,不见茅檐见彩楼。三匝绕梁终辩识,锄筐仍挂粉墙头。”这首诗借燕作歌,反映农村的新变化,旧燕新愁引出彩楼,三匝引出锄筐,唯一没变的劳动人民本色。

以燕子恋旧的特点,古人亦有诗,唐韦庄的《燕来》“去岁辞巢别近邻,今来空讶草堂新。花间对语应相问,不是村中旧主人。”韦氏借燕子赞新邻新居,蒋诗却是借燕赞旧主人新变化,与此相近的当代诗还有欧阳梅先的《田园风光》:“春暖山村遍地花,琼楼栉比竞豪华。归来紫燕争相觅,那座新楼是我家。“

郭定乾的《农村新局》”朱门尽换竹篱笆,拔起新楼有一家。燕子归来觅旧路,低回不敢近窗纱。“二首均不失为佳作,虽然都以燕子觅巢的形象来赞美农村,但却停留在迷茫上,而蒋诗在此基础上将一个生而解的过程全道出,意愈深、味愈厚。

(三)味厚

诗贵曲,意在象外,言犹尽而意无穷,迭宕不平,方见味厚。

第二届华夏诗词奖中刘益琥先生的《垂钓》“不恋歌台恋钓台,寄情江渚忘形骸。收竿莫笑鱼空篓,钓得清风已满怀。”“空篓”、“满怀”形成鲜明对比,把平常散淡之情描绘得生动有趣,味厚、意新。

2010年华夏杯诗赛中许清泉的《农家夜宿》“昏黄灯火老农家,土炕温暖酒后茶。话到税除高八度,沧桑脸上绽桃花。”把革除农业税后农民的生活和欢乐心情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,一声高八度的笑语,一张如绽桃花的充满沧桑的笑脸,神何其似、味何其厚。

边郁忠的《盘石鹿鸣山庄》一诗是一首典型的当代田园诗。“山径移萱草,横斜到野居,水含三面树,庭种四时蔬。盈屋闻糟散,催花看蝶咀。持竿垂钓处,才出小芙蕖。“把恬静的农村田园形象描绘得象一幅图画,景中有我,味在其内,情在其中。

《中华诗词》2011年第四期上有两首诗很好,何运强的《留守妇女》“每向村头望晚云,门扉何日扣声闻。篱边又见秋花落,乡路弯弯瘦几分?”

《外出打工》“踏碎天涯日月光,肩挑希望汗花香。夜来读破家人信,乘坐鼾声返故乡。”前一首写留守妇女对丈夫的思恋之情,“望、落、瘦”三字点化形象,瘦字尤其生动,做巧用形象错位的手法,便诗味加厚、意境加深。后一首对打工者思乡之情的描写,读破家信、乘鼾声返乡可谓思笔两妙。

(四)格高

格有广义狭义之分,广义格高即思想性和艺术表现力的统一,意境的气格高远;狭义诗格即任何风格中的代表作。例如:李商隐的《无题》诗就是言情和抒怀的精品,他扩展了花间派言情抒怀的共性美,从而体现出自身风格的特点。而谭嗣同的《狱中题壁》“望门投止思张俭,忍死须臾待杜根。我自横刀向天笑,去留肝胆两昆仑。”陈毅元帅的《梅岭三章》则是气格高远的典范。体现了不屈不挠、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,气格就更接近广义的诗格。

第一届华夏诗词奖第一名王巨农的《壬申春日观北海九龙壁有作》“久蛰思高举,同怀捧日心。曾教鳞爪露,终乏水云深。天鼓挝南国,春旗荡邓林。者番堪破壁,昂首上千寻。”取象九龙,比喻邓小平的起伏,象征新中国的腾飞。一比双关,形象生动,味厚格高,情在其中。

第二届华夏诗词奖优秀奖中,卢敬万的《耕耘赋》:“冷暖沉浮心自知,虚名有愧暮年时。迷津未改春风志,岐路还吟红烛诗。造化多情风雨骤,耕耘无意夕阳迟。平生不羡麒麟阁,愿作春蚕吐尽丝。”把自己平生任教的风雨历程及辛酸苦乐娓娓道来,味厚格高。

诗词的灵魂是意境,他通过诗人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实现。一组相互关联的形象和意象,通过起承转合有机地组合,形成一个完整、生动的意境,以其完美的思想性、艺术性给人以真善美的启迪,便是诗词的精品佳作。而所有佳作首先体现给读者的便是情真、意新、味厚、格高的感觉。

新闻网新闻热线:0797-2557296